實現“智能制造”需制造行業共同推動
2012年,美國通用電氣公司(下稱GE公司)依托龐大的產業鏈、產品體系和技術實力,提出了“工業互聯網”概念。這個概念與美國政府重塑制造業全球競爭優勢,加快發展技術密集型先進制造業,實現再工業化的振興戰略相呼應,于是很快得到美國政府、企業各層面的高度重視,隨后被重磅推出。這個概念和2013德國提出的“工業4.0”、2015中國提出的“中國制造2025”同樣,攪動了很多企業的神經。
在GE公司的未來構想中,“工業互聯網”將通過智能機床、先進分析法以及人的連接,深度融合數字世界與機器世界,深刻改變全球工業。簡言之,“工業互聯網”將實現以“智能制造”影響整個社會的終極目的。從這里來看,美國“工業互聯網”同德國“工業4.0”、中國“中國制造2025”基本理念相近,都是將信息網絡與實體連接,都是對工業未來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的探索。
當然,區別也有?!肮I4.0”旨在推進生產或服務模式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轉變,幫助實現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生產或服務?!爸袊圃?025”提出的是創新驅動、綠色發展、結構優化、人才為本的發展戰略。而“工業互聯網”則更加注重軟件、網絡和大數據,目的是實現通信、控制和計算的集合。在應用范圍、強調重點和實現方式等方面,三者存在著一定差異。
但很明顯,依托互聯網、物聯網與大數據實現集成與互聯是三大戰略的基礎,集成與互聯是實現智能化制造的核心。因此,以美國“工業互聯網”戰略為開端的這次工業革命,實際上是通過互聯網、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平臺等技術,引發了一股“智能制造”大戰。
相較于美國“工業互聯網”計劃,我國“中國制造2025”戰略計劃雖然推出時間略晚,但同樣對制造業產生了深遠影響。在“中國制造2025”戰略計劃的推動下,中國制造企業紛紛以科技創新為主題,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,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,強化工業基礎能力,提高綜合集成水平,完善多層次人才體系,展開一場由“傳統”向“智能”轉型的攻堅戰。
那么,在這場科技戰爭中,業內各企業都是怎樣做的呢?
以國家環境保護燃煤工業鍋爐節能與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(下稱“工程技術中心”)為例,其依托自身在工業鍋爐和自動控制方面的產品與技術優勢,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、云計算技術、大數據技術、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控制技術,自主研發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“智能鍋爐云平臺”,使工業鍋爐向“智能”邁出了重大一步?!爸悄苠仩t云平臺”,可向用戶提供實時監控、數據分析、優化建議、維修保養、安全報警等信息,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。
事實上,工程技術中心研發出“智能鍋爐云平臺”,只是這場由美國“工業互聯網”計劃引發的科技大戰的一個縮影。在中國,在全世界,無數個像工程技術中心一樣平臺、企業,正在利用互網技術策馬揚鞭,快速奔向“智能制造”。
更多智能工業資訊登錄http://www.morganharrisgroup.com